白癜风手拉手 在一次访谈中,素有“北斗女神”之称的徐颖表示“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在战争时会成为杀人的武器,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近地卫星,抢占近地资源。 事实上,在近日俄乌冲突中,从马里乌波尔钢厂投降的士兵为了保命,本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态度,向媒体招供:马钢地下抵抗士兵利用马斯克的星链系统同俄军作战! 这段供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表明了马斯克的星链已参与到军事化打击的活动中了,那么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不由得让人担忧。 北斗女神徐颖 1983年,徐颖出生于四川。母亲是名老师,父亲是位技术人员,父母都是高知,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徐颖4岁就开始上学,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1999年,年仅16岁的她参加高考,并考上本科,学习通信工程专业。4年后,她考上北理工的研究生,选择硕博连读。 在做科研时,徐颖作为基层研究人员,跟随导师开始接触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的项目。那时,她主要负责制作接收机。2009年,26岁的徐颖博士毕业,进到隶属于中科院的光电研究院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继续进行北斗系统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徐颖在职位上不断提升,科研经验和研究成果也积累了很多。2015年,32岁的徐颖成功成为中科院的一名博导。32岁的博导算是非常年轻的,很多博士生也就比她小3-4周岁。 徐颖在科研院里担任北斗项目实验系统某分系统的设计师,她完成了增强北斗信号的技术试验,为北斗系统的信号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要知道,这个信号增强的试验是国家级的技术试验,也是北斗系统普及工作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2020年6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完成发射任务,这意味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部署,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提供导航服务。 作为一名年轻的博导,她并没有许多老科研人员的那种严肃刻板,她平易近人,给人一种邻家姐姐的感觉,与她交谈让人如沐春风。作为一名年轻女性,她也很爱喝奶茶,经常听到她打趣的调侃自己“靠奶茶续命”。 除了研究院里的日常工作,徐颖还经常在网络上给网友们科普关于北斗的知识,她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讲解的深入人心。终于在几年前的一次科普北斗的过程中,她意外走红,加上他靓丽的外表,因此被网友称之为“北斗”女神。 谈到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时,在那次访谈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镜头里的她沉稳睿智,对高低轨卫星做了分析,她说到了马斯克的低轨卫星,表示低轨卫星占位是很重要的战略问题,要抢占有利位置。 什么是“星链”计划? “星链”计划是美国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于2015年1月宣布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拟于2019年至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一个由1.2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最终将使所有卫星连成一个“星座”,目标是为整个地球(包括南极)全天候提供高速低成本卫星互联网。到2020年,总共约360颗卫星在轨就能覆盖美国和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实现全球覆盖则需要24次发射。 SpaceX公司希望卫星数量最终能够达到4.2颗。“星链”不仅能用于提供互联网服务,还有着广阔的军事应用前景,其低轨通信星座能够让战场高清画面以近乎实时的方式进行传输,甚至不排除利用数量和成本优势对他国卫星实施攻击的可能。大型卫星星座进入地球轨道让很多天文学家忧心忡忡。他们认为,越来越多的“星链”卫星将对地面和天基天文学研究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包括卫星反光可能严重干扰光学和近红外观测、卫星通信波段电磁辐射对射电天文观测造成污染、卫星与天基天文台发生碰撞等。而且,自然夜空不仅仅只是天文学家的资源,也是那些仰望星空和享受宇宙辉煌的人的资源,自然夜空如果退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超出了天文学范畴。2019年5月首批60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后,世界各地的天文观测者都看到了这些卫星排队围绕地球飞行、熠熠闪光的盛况。 空天互联网为何会风靡全球? 2020年4月20日,我国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列入“新基建”范畴,这被看作是明确产业加速的标志性事件,也意味着“卫星互联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外,英国、日本在内的航天大国也在加速发射卫星。 “卫星互联网”也被称作“空天互联网”,根据有关专家预测:预计2025年,空天互联网的产值可达5600亿至8500亿美元。所以这一广阔的市场前景一度吸引了全球众多顶级公司参与其中,包括亚马逊、加拿大Telesat、波音、三星等公司等,他们的"互联网星座计划"也都在积极稳步推进中,不过最受人们关注并热议的非马斯克的“星链”计划莫属。 北邮教授吕廷杰表示:空天互联网会成为地面基站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补充,“星链”计划在通信技术方面没有任何突破,采用的是5G频率、5G技术。相比技术进步,这项计划可能是出于经济目的,但其最终的经济效益可能来自于军用。 曾有知名媒体报道称:SpaceX宣布与美国军方达成协议,使用SpaceX的星链卫星群为美国陆军进行通信测试,美国空军和陆军已经在积极探索其应用,未来或有数万颗卫星支持作战。我们太多人以为马斯克发射卫星是在给民用,这个过程就像当年GPS,没有排除民用,而且欢迎民用,但是他最重要的目标是做军用。密集的卫星通信网络将是指挥无人机最好的解决方案,也是导航的最佳备份系统。 “星链”计划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对“星链”计划的4.2w颗人造卫星,有科学家提出了反对的声音:这不像是在造福世界,而是天文界的一场灾难,因为人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航天发展,到目前为止也才发射了9000多颗卫星,马斯克计划发射4.2w颗卫星,接近目前卫星发射数量的5倍之多,而大量卫星环绕地球各类轨道飞行,会干扰地球表面的天文观测仪所发出电磁波和引力波。此外,卫星也会反射光线,会影响天文望远镜的观测。 再者,星链”计划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众所周知,地球轨道是人类的又一种宝贵资源,但由于每年有很多轨道飞行器退役,退役后就直接成了太空垃圾,目前人类还没有办法对太空垃圾进行大规模的回收,但是,这些太空垃圾会对地球轨道产生致命影响。比如,在轨道上一块质量仅为10克的太空垃圾,就能将一颗高速运行的卫星砸得粉碎,然而被砸毁的卫星又会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所以马斯克发射4.2w颗卫星,怎么回收也是个大问题,如果选择对未来退役的卫星视而不见,那么对人类航天界来说,俨然就是一场灾难。可见,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任重而道远。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