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服务器 https://www.changxingyun.com 10月18日,瑞典《快报》公布了波罗的海上北溪线爆炸的水下调查录像,现场惨不忍睹,厚厚的沙土下,巨大的爆炸将天然气管道炸开一个大豁口,厚厚管壁扭曲成一个奇怪的形状!而最诡异的是,瑞典调查机构报告,有将近50米长度的天然气管道已经消失不见! 爆炸真能让管道消失不见? 据英国《卫报》报道称,瑞典《快报》公布的视频地址位于博恩霍尔姆岛附近(北溪线爆炸有两处,其中一处在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拍摄视频的是一台水下航行器,通过一条长长的电缆深入到了水深80米(引用《卫报》报道数据)的爆炸现场: 随着水下航行器的前进,看到了水下有大量碎石沉积物,然而在前方突然出现了一条深沟,看起来绝对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工挖掘出来的。 之后就是一条大型管道出现在大家面前,外部的水泥包覆层已经消失不见,管道的外部似乎已经有沉积物覆盖,在镜头近处,豁然就是一个巨大的豁口,从边缘还能看到厚厚的、已经变形的管壁,缺口部分已经消失不见,剩余的部分正以一种奇怪的角度扭曲着。 据瑞典官方公布的资料称,除了现场巨大的破口外,还有将近50米长的天然气管道已经消失不见,这更是让这次爆炸原因扑朔迷离! 700千克TNT爆炸真能让管道消失不见? 9月30日时,乌克兰国家通讯社发布报道称,乌克兰国家航天局特别控制中心对北溪管道泄漏点附近水下爆炸引发的地震数据深入分析发现,爆炸的威力相当于约700千克的TNT当量。 所以造成爆炸的当量至少有700千克,10月18日瑞典《快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造成的地震等级约为2.3级,这是相当剧烈的爆炸,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剧烈的爆炸究竟会不会让管道消失呢? 答案是不会:因为海底天然气管道相当坚固! 天然气管道并非一整根无缝钢管,而是一段段接起来的,北溪线一号线和二号线属于多管,也就是说天然气管线并非一条单管,每条管道都有约10万根管道拼接而成,每根管道的长度约12米,重约24吨,管道外部覆盖一层混杂了铁矿砂的高强度混凝土,外径约1400毫米,内径约1153毫米。 其中管壁厚度约为41毫米,高抗拉钢制成,这种钢的屈服强度为450兆帕,远超一般钢材,这样的管道才能水下高压和管道内的高压天然气双重压力,并且在埋设时会先在水下挖壕沟,然后将管道放进去,覆盖沙土,这个主要不是防止破坏,而是防止船舶在下锚时挂到管道。 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会将施工痕迹渐渐覆盖,一般在数年后如果不用探测设备或者施工图纸的话就很难找到管道所在的位置,也正是因为埋设到了海底的地下,区区700公斤炸药很难将其摧毁。 必须要使用专业的爆破手段,比如在泥沙下挖掘埋设炸药,或者使用聚能破甲弹药穿透沙土,或者使用其他专业手段等等,无论用哪种手段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爆炸不会让50米管道莫名其妙消失。 笔者推测,可能是破坏者为了造成维修难度,故意将部分管道给拖走了,因为只破了一个破口的管道维修并不难,只要将该位置切割,定制一个套接在水下接上即可维修完毕,时间可能都不会超过半个月,但如果50米管道丢失问题就严重了,需要大规模维修船队,这个就不是2022年冬季前能完成的了。 北溪线爆炸案回顾:到底是谁干的? 9月26日深夜,俄罗斯卫星通信社发布一个突发消息: “今晚,‘北溪-1’控制中心的调度员发现两条天然气管线的压力都有下降,原因正在调查中。” “北溪”管道运营商NordStreamAC公司表示,北溪管线的岸上监测部门立即收到警报并立即展开调查,不过运营商表示“北溪”管道自8月底起就已经暂停工作,但管道内仍然充满高压天然气。 9月27日,丹麦海事局发布了一份关于博恩霍尔姆岛附近天然气泄漏的公告,称该泄漏“可能对航运造成危险”,同日路透社援引瑞典海事局的消息称: “‘北溪’有两处泄漏:一处在瑞典经济区,一处在丹麦经济区,它们彼此非常靠近”。 9月28日,瑞典外交大臣表示:“北溪”事件是爆炸所致,她的推特号上的推文显示: “‘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在丹麦和瑞典专属经济区泄漏很可能是与暗中破坏有关的爆炸所致,我们一直在搜集信息,不排除任何原因、任何人物或动机的可能性。” 据路透社报道,丹麦地质调查局宣布,在“北溪”泄漏发生的同时,他们在波罗的海记录到了两次地震。英国《泰晤士报》也报道称发生了爆炸,强度堪比小型地震,英国地震波探测设备都记录到了地震波。 德国安全部门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表表示:“这更像是一种强有力的行动,而不是技术问题。”9月30日,乌克兰国家通讯社发布报道称,乌克兰国家航天局特别控制中心对北溪管道泄漏点附近水下爆炸引发的地震数据深入分析发现,爆炸的威力相当于约700千克的TNT当量(上文有述)。 此后美英等指责是俄罗斯炸了自己的管道,二俄罗斯则表示称在事发海域爆炸前,有北约舰队在附近军演,丹麦、瑞典等均表示是爆炸所致,但是什么爆炸,又是何人所为却闭口不谈,甚至当事国德国也对此三缄其口,北溪线爆炸事件越来越神秘! 北溪线对欧洲有多重要? 北溪一号线和二号线都是德国前总理默克尔顶着美国强大压力下建成的,绕开乌克兰经过波罗的海直达德国,两条线基本平行,“北溪1号”在2011年投入使用,总耗资148亿欧元。 “北溪2号线”2021年才完工,项目总耗资95亿欧元,默克尔任期内已经完工,本来应该在舒尔茨上任后验收后即可开通,但舒尔茨在2021年底永久暂停验收,目前尚未投入使用,但仍有大量高压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 一号线在2021年向欧盟输送了592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占欧盟从俄进口天然气的约三分之一。“北溪2号线”每年能向欧盟输送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所以这两条线都是欧洲生命线。 尽管从6月中旬开始,北溪线输气以40%的流量向欧洲输气,后来的7月底又降至20%,到9月初被关停,爆炸时北溪线并没有天然气通过,但北溪线天然气管道是欧洲冬季的希望,原因很简单,欧洲储备的天然气到明年2月底就会100%耗尽,但3月份的欧洲仍然非常寒冷,那么该怎么办? 欧洲不可能到耗尽时才想起来求救,那会黄花菜都凉了!所以普京很有可能就是打算以北溪线为筹码在2022年冬季与欧洲“达成妥协”,但这位炸掉北溪线的高手显然是识破了普京的谋略,釜底抽薪,让俄欧媾和的基础没有了。 所以炸掉北溪线的大活到底是谁干的? 大家都在猜测,不是美国亲自下手干的就是美国指使干的,因为美国不仅有动机而且还有敢干,欧洲大部分国家和俄罗斯是完全没有这个动机,比如德国,就算不用了也不会将其炸毁。 在北溪管线被炸这个事件上,欧洲多国全部在和稀泥基本就可以证明一切,更诡异的是瑞典,不仅拒绝俄罗斯参加联合调查小组,而且还拒绝了德国和丹麦参加调查的提议,这一点就非常可疑,作为第三方(北溪管线经过瑞典领海)的瑞典正好可以让多方参与调查以示公正,但瑞典恰恰拒绝了! 并且瑞典还以“国家安全相关的机密”为由,拒绝公开调查结果,这更是让人猜测纷纷,瑞典一定是拿到了某个调查结果,而且还可能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某方在爆破管道时留下的设备与工具,甚至可能还有水下航行器等。 瑞典选择不公开,但并不影响大家将这个调查结果继续延伸:假设是俄罗斯所为,因为美国和英国曾多次指责俄罗斯炸掉了自己的管线,尽管这种缺智商的答案说出来是那么可笑,有些此地无银的意味,但大家对这俩哥们信口胡掐也没辙,因为没有证据!所以瑞典哪怕是查到现场有一丝俄罗斯的痕迹,那么必将会被西媒放大1000倍宣传。 然而此时却鸦雀无声!那么这个重量级的罪魁祸首答案自然就出来了,只有美国才能让瑞典连向媒体放个风都不敢。 美国为何要这么做:这不是把欧洲往死里整吗? 表面看炸毁了北溪管线后,美国一船向欧洲以4倍市场价销售天然气,赚了个人仰马翻,据说一船LNG美国要赚2亿美元,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好做的生意了,而且到货还是抢着要,尽管马克龙抱怨太贵,但转过身还得继续买,谁让欧洲限制最紧缺的就是能源呢? 但深层次上的结果更可怕,欧洲能源不稳,CPI高涨、民心不稳,政局也不稳,投资一窝蜂都跑了,而且德意志银行和瑞士某银行也据说要倒闭,这下欧元垮了,欧洲经济也垮了,热钱蜂拥而至到了美国,替美国人扛下了即将被引爆的超级巨雷! 美国终于喘口气了,目前网上在传一个消息,通过这一次乌克兰战争驱动,加上美元加息。美国至少获得了8~9万亿美元的收益,美国的负债率,惊人地下跌了15%,美国这一波真是赚翻了。 徐弃郁老师在2020年的全球智库报告解读中就有一个说法表示,中美部分脱钩中欧洲的态度,当时是这样的,美国、欧盟和中国三家GDP占了全球50%,三家都是巨大体量的经济体,对中美部分脱钩中欧洲的站台,欧洲一个著名的智库认为,欧洲不会跟随美国,也不会跟随中国,而是要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作为北约庇护下的美国跟班,居然不和美国一起对付中国,那么非吾族类其心必异,美国就是这个态度,所以当笔者了解到欧洲如此动向时就意识到欧洲可能会有巨大的风险,而且欧洲的风险自身不可控而美国却可控,因为欧盟多国虽然是“一个经济体”,但却是很容易各个击破的一盘散沙,俄乌冲突中欧洲在北约的驱使下支持乌克兰而与俄罗斯闹僵,落了个现在这样缺能源、国内局势不稳定、投资蜂拥而逃的下场。 当时完全想不到美国会怂恿乌克兰闹腾出如此大的事件,现在俄乌冲突已经进入下半场,上场的各位底裤都漏得差不多了,欧洲、乌克兰和俄罗斯没有一个是赢家,只有背后的美国才是,在这波冲突中,美国是唯一一个大赚特赚的,北溪线爆炸,只有美国人干的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