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达主演电影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2005年的3月,在河南某监狱,有个工作人员告知了罪犯这个消息:“你没有罪,你可以回家了。” 当听到警官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这个脸上写满沧桑的男人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眼眶里饱含热泪,布满褶子的双手紧紧地握住了警官的手。 而警官也体会到了这个男人的激动,将手放在男人的身上拍了拍,告诉他:“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你可以回家了。”警官的脸上写满了欣慰。 眼前的这两个人是谁呢?如果是普通的一次刑满释放,为何两个人都激动无比呢?这与其他的服刑人员回家有什么不一样之处呢? 原来这个男人是在、距离他服刑期满还剩十五天的时候释放的,而这其中的故事又充满了曲折波澜。 故事还得从十三年前说起,这个男人叫胥敬祥,是河南农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由于老家的小山村太过于偏远,经济也不发达,所以胥敬祥和村里其他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 在1990年的年末,外出打工的胥敬祥赶着春节春运潮,打算回家过年。 在回家之前,胥敬祥在火车站附近的集市里逛了逛。 抱着过年了总该买点新的衣服的心态,胥敬祥左挑右选,终于下定决心给自己买了一件绿马甲。 此时因为买了一件新衣服而心情愉悦的胥敬祥万万不会想到,就是因为这一件绿马甲,他将迎来十三年的牢狱之灾,这一件绿马甲,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1991年的某一天午后,胥敬祥正吃完午饭,躺在家里的椅子上休息。 当他沐浴着午后的阳光惬意无比的时候,这一片宁静被敲门声打破了。 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不管胥敬祥怎么喊就来了别敲了也不管用,那阵敲门声就像鼓槌一样,一声一声打在胥敬祥的心上,让他心生不安。 示例图 门一打开,几名警察就迫不及待地进门,把他包围住了。 没有见过如此阵仗的胥敬祥一下就懵了,他不知道家里为什么来这么多警察。 “警察同志,你们来我家有什么事情吗?” 胥敬祥对着离他最近的一名警察发问,可是那个警察不仅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把他往墙边反手一压,让他动弹不得。 于是,胥敬祥就只能被压制在墙边,眼睁睁的看着其他警察进了自己的房子里开始了搜查。 “找到了,就是这个,就是他。”先前进房间搜查手里拿着一件绿马甲,站在客厅,对着其他人居高临下的宣判胥敬祥的罪证。 而胥敬祥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打工的时候买回来的一件绿马甲,怎么就成为了自己犯罪的证据。 可是他们并没有给胥敬祥任何辩驳的时间,冰凉又沉重的手铐出现在了胥敬祥的双手上,然后被带到了派出所。 在椅子上坐下的胥敬祥,看着眼前众多神色严肃的民警,心里不由得发怵。 “老实交代,你都干了些什么。”漫长寂静之中,一位警官发话了。 胥敬祥连忙回答,说自己只是吃完饭躺在家里,不明不白的就被带来到这里了,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然而听到胥敬祥回答的警官突然大怒,大声呵斥:“你还在隐瞒,我们的同志都在你家里找出来了那件绿马甲。” 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情的胥敬祥满头疑问,只能再一次解释那件绿马甲是自己在回家之前就买了的。 可是面前的几个警官已经没有耐心听他说什么话了,马上就打断了胥敬祥的解释。 并且告诉他,他就是因为入室偷窃抢劫进来的,而那件绿马甲,就是他偷来的,是他犯罪的罪证。 莫名其妙被定罪的胥敬祥自然不肯答应,吵着闹着这一定是抓错人了。 只想快速结案的警方没有想到胥敬祥如此难搞,所以马上安排了人把胥敬祥带到刑讯室。 表面上是给胥敬祥一个解释的机会,实际上是严刑逼供,用各种手段让胥敬祥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入室偷窃了的真相。 在胥敬祥招供之后,这案子好像就这样结束了。 这个案件就是胥敬祥去了一户人家家里偷盗,并且把这件绿马甲带回了自己家。 而邻居正好看见了胥敬祥的这件绿马甲,发现那件马甲上的一处针线缝错了的地方,和被偷的那户人家的那件一样,所以向公安局报案。 而公安局也不负众望成功的抓到了胥敬祥,胥敬祥也认罪了,最终被判处十三年的有期徒刑。 如果没有另外一位警官的出现,那事情的经过就应该是这样了。 另一位警官叫李传贵,是他发现了案件的不对,并且相信胥敬祥是无辜的,并为此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当时李传贵觉得这个案件有很大的问题,下定决心给胥敬祥平反,让这个案件翻案。 可是当时的其他同事很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已经过去了这么久的案子,李传贵还非要揪着不放。 可是倔强的李传贵并没有听从其他人的阻拦,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公平,李传贵一个劲的寻找机会寻找证据。 而令李传贵感到快乐的是,在追寻公平正义的路途上,他不是孤身一人,他遇见了蒋汉生。 蒋汉生一个检察官,在知道李传贵做的事情之后,对他的行为表示认可,所以加入了他,和他一起寻找胥敬祥案子的疑点。 多了一个人加入让李传贵感到轻松不少,但是想要平反,依旧艰难无比。 因为一旦平反,就说明当年的那件案子是一个冤假错案,那么在当时一切经受过这个案子的工作人员都会受到牵连,轻则受到批评,重则丢掉饭碗甚至坐牢。 这也就意味着,在寻找证据的路上一定会有很多人的阻拦和反对。 平反之路受到了层层阻挠,这也让李传贵和蒋汉生的进展艰难无比。 于是李传贵和蒋汉生打算换个方向入手,不再一味执着于翻看当年的证词和卷宗,而是选择了走访当时的邻里和胥敬祥的亲朋好友,试图找出一些他无罪的线索。 几年下来,李传贵和蒋汉生把胥敬祥家附近的小巷子走了一遍又一遍,把胥敬祥的亲朋好友都一一询问了一遍,积攒了厚厚的一摞胥敬祥无罪的证明。 当李传贵和蒋汉生把自己收集的证据提交给法院的时候,两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心里充满了喜悦,为自己终于找回了正义而感到高兴。 那一开始李传贵是怎么发现这个案件不对劲呢?原来在胥敬祥的案件移交给检察院之前,李传贵翻看过胥敬祥的审讯笔录。 按理来说一个人如果真的干了坏事,然后进行坦白的话,是一定会交代自己作案时的动机,起因经过,时间地点等具体的细节。 然而胥敬祥的笔录却像是问答,基本上所有的细节都是警方在问,胥敬祥只会说一些“是的”“对”这样的词。 这也可以说是警方掌握的证据充足,但是有另一个小细节,更加坐实了李传贵的想法。那就是认罪的签名。 胥敬祥是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农民,连字都认不到几个,可是他的签名那一栏却是一个流畅的连笔字,这怎么可能。 所以怀疑的种子在李传贵的心中埋下。而这份卷宗也和李传贵想的那样,检察院直接选择了退回。 蒋汉生也就是这时候,和李传贵一样对这个案件心生怀疑。 可是无奈后几次交上来的材料里,胥敬祥都是认罪,检察院无法再退回,所以胥敬祥依然是被判刑了。 而更出乎李传贵和蒋汉生意料的是,他们历时几年辛辛苦苦收集的一大堆证据,并没有证明胥敬祥无罪。 这让本来信心满满的李传贵和蒋汉生遭到了巨大打击,甚至一度失去信心,想要中途放弃。 可是看见胥敬祥因为这个无妄之灾在监狱中日渐消沉,李传贵和蒋汉生心生不忍,只能互相鼓励,再一次踏上为胥敬祥寻找正义的道路。 于是李传贵和蒋汉生再一次梳理了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然后寻找着其中的漏洞,逐一攻破,终于在一年多后,再一次收集到了能够证明胥敬祥无罪的证据。 这一次把证据提交给法院之后,李传贵和蒋汉生也不敢放松半分,害怕上一次的历史重演。 还好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一次,李传贵和蒋汉生为胥敬祥平反成功了。 法院终于认定胥敬祥无罪,当天释放。 虽然那一天距离胥敬祥服刑期满,只剩短短的十五天,可是李传贵和蒋汉生终于给胥敬祥赢来一个清白的名声,正义没有缺席。 胥敬祥的父亲因为自己的儿子锒铛入狱,直至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心里也从未轻松过,而胥敬祥的母亲也因为自己入狱,遭受到了众多流言蜚语,最终受不了选择改嫁他人。 失去大好年华,失去美满家庭的胥敬祥在无罪释放之后,领到了国家对于这件冤假错案的补偿金共计52万元。 我们在这也只能期待一下胥敬祥可以好好利用这五十二万元,希望他可以摆脱自己的心理阴影,开启一个新的生活。 这也更加反映了司法的重要性,但也证明了世间更有正义在,希望像李传贵和蒋汉生这样心中充满正义的警官,再多一点。 胥敬祥这个案件是典型的一个冤假错案。 冤假错案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存在错误,或者在程序上有违法行为,或者在适用法律上有错误而导致发生的案件。 冤假错案的认定,主要是通过审查认定证据材料、事实是否存在,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证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等来进行的。 审查认定证据材料,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对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查,并对其证明力作出判断的过程。 证明力是指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在证明对象中所处的地位。 证据能力是指证据是否具备作为定案依据的资格。 只有证据具有证据能力,才能成为定案根据,否则,不具有证据能力,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就像胥敬祥这个案件之中,仅仅凭借着衣服一样,以及邻居的一个说辞,就认定胥敬祥是犯罪人,这是不准确的。 冤假错案中事实不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是事实认定没有客观证据支撑,全靠主观猜测。 正如在这个案件中,派出所以入室盗窃罪名为由,把胥敬祥带到了派出所进行审问,并且指控其犯了盗窃罪,但对案件的基本事实没有任何客观证据支撑。 二是证据之间的矛盾无法合理排除。 在此案中,也就是李传贵和蒋汉生发现的那个疑点,胥敬祥明明是一个文盲,又如何写出流畅的连笔字,并且胥敬祥的名字笔画较多较为复杂。 在这个案件之中,办案人员在遇到案件后,急于为了解决案件,草率进行了抓捕和审讯工作,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后便认为做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检察监督机关的检察院﹐在遇到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时,过度依赖于公安机关侦查部门的侦查工作,把关不严密,审查不细致﹐为冤假错案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冤假错案的危害比想象之中的更加严重,即便可以进行事后纠正,但是它给当事人给当事人家庭带来的损失和伤害是不可磨灭的。 就算最终李传贵和蒋汉生证明了胥敬祥无罪,但是这一起案件带给胥敬祥的伤害是不可磨灭的。 这不仅是对于胥敬祥本人在狱中虚度了十几年的光阴,还是对于胥敬祥家庭的伤害。 后期,胥敬祥一家把李传贵和蒋汉生当成大恩人,逢年过节就送礼拜访。 但二人都拒绝了,理由均是:“做这件事,是我们应该的,如果发现问题不解决,那就愧对我们身上穿的这身制服!”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完- 文|汤颖 编辑|西西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